您现在的位置|盐田港集团2022年度报告

四、董事会报告

(一)按照行业划分经营业务构成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营业收入52.35亿元。其中,交通、港口运输及仓储业收入21.06亿元,成品油销售业收入8.18亿元,隧道营运收入0.19亿元,自营进出口业务收入8.95亿元,房地产销售收入8.79亿元,国内商品贸易2.70亿元,其他业务收入2.65万元。

资产、负债状况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555.12亿元,净资产316.5亿元,利润总额17.5亿元。其中,流动资产121.70亿元,非流动资产443.42亿元,非流动资产主要由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构成,其中:长期股权投资144.50亿元,投资性房地产78.36亿元,固定资产61.17亿元,在建工程66.33亿元。

公司负债总额238.62亿元。其中,流动负债47.36亿元,非流动负债191.27亿元,非流动负债主要由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构成,其中:长期借款108.09亿元,应付债券64.24亿元。

(三)主要业务竞争力分析

近年来,集团公司抢抓深圳“双区”驱动、“双区”叠加、“双改”示范等重要机遇,围绕“奋进资产千亿、跻身中国五百强”战略目标,通过结构调整推动转型升级,已形成齐聚“港航、海洋、物流、能源、产城开发、产业金融”六大板块的海洋经济综合服务商。在过去的一年里,集团公司通过抢拓市场、降本增效、加大减亏处亏工作力度,有效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各板块产业发展齐头并进,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

港航产业板块,深耕粤港澳大湾区,围绕深圳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巩固提升深圳港“一体三翼”发展能级,加快世界一流港口建设。东港区工程用海调整事宜获得国务院批复,一期工程项目完成投资立项核准,全速开工建设;大铲湾港区二期码头工程项目与招商局港口集团达成合作,项目投资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小漠港一期工程完成竣工验收,口岸正式开放,设立华南集装箱调运中心,成功开通“小漠港-上海”精品汽车滚装船外贸航线;惠州荃湾煤炭港完成铁路股道升级改造、应急堆场建设,获得国家第一批水运交通优质工程奖和国家公路水运建设“平安工程”称号;黄石新港完成三期工程水工主体工程,优化铁水公管新型多式联运体系,建设公铁水无缝衔接的内陆港,以强大的运营能力,位居长江中上游单体第二大港;津市港二期完成桩基施工,常德港德山港区一期等3个港区正式运营,一体化统筹运营初见成效。

海洋产业板块,依托大铲湾港区、深汕小漠港区优势资源,筑巢引凤,培育发展远洋渔业、海洋科技、海洋高端装备等产业,发展海洋产业集群。围绕大铲湾蓝色未来科技园一期,与深国招、联交所深化合作,加快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科技等新兴产业导入,打造创新型海洋科技新高地;完成小漠港商贸物流园区起步项目投资决策,以发展海洋工程装备、海洋新能源等为方向,建设海洋高端制造产业新载体;参与中集海洋科技集团组建,助力深圳打造“深蓝样板”;按照“一基地、两港区”布局,推动国家级远洋渔业基地、国际金枪鱼交易中心建设,打造集消费、观光、科普、展示于一体的全国大型渔业企业总部基地和国际海洋创新示范渔业基地。

物流产业板块,加大物流产业转型升级,传统业务迸发新活力。大力拓展港口供应链业务、国际商贸物流业务等新业态,深化与国际知名物流企业合作,引进美集物流CNS项目、全球物流微软项目、日新物流项目等一批优质项目;创新发展智慧物流,建立深圳东部、东莞空箱调运操作中心;大力发展冷链业务,随着鲜易并购项目成功落地,实现“一平台、三基地”发展新格局,在华南、华中和华东地区打造盐田港冷链品牌。

能源产业板块,构建完整的能源产业链体系,打造集团发展新的增长极。光汇石油舟山码头基地有序建设,积极开展项目运营准备工作,拓展潜在客户资源,打造华东地区规模效益领先的油储基地;与中石化燃料油公司合资成立盐田港实华公司,建立海上供油合资平台,取得全市第四张海上供油牌照,保税燃料油加注业务取得快速进展;协助完成深圳港国际航行船舶LNG首船加注业务,助力深圳港成为全球第四、华南首个具备LNG加注服务能力的枢纽港,为深圳保税LNG加注改革试点奠定坚实基础。基本形成“贸、储、用”一体化布局。

产城开发板块,积极盘活资源、强化建设运营,为产城开发积蓄发展新动力。半山悦海花园项目全年逆势销售148套,销售面积实现1.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2%;依托港口枢纽优势和辐射能力,在赣州、江门、儋州等地,落地一批产城开发项目。

产业金融板块,构建综合性产业金融平台,赋能实体产业取得新成效。积极寻求优质并购项目,完成环水投资集团增资;收购前海鲜易融资公司100%股权,打造融资租赁平台,探索融资租赁与产业融合发展;与深创投合资设立基金管理公司,面向港口物流不动产等领域,打造产业基金管理平台,持续提升资本公司基金管理能力。

(四)投资状况分析

1.对外股权投资及后评价的情况

1)对外股权投资情况

报告期内深圳港集团共计完成对外股权投资约16.44亿元。其中,预算内股权投资完成约16.34亿元,预算外投资完成约0.10亿元。

2)后评价开展情况

报告期内,集团对黄石新港现代物流园项目(启动区)(以下简称“黄石现代物流园项目”)开展了全面后评价工作,对曹妃甸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权投资项目(以下简称“曹妃甸港项目”)、南通洋口港拖轮项目(以下简称“洋口拖轮项目”)开展了简化后评价工作。经评价:

黄石现代物流园项目一阶段工程于2019年2月10日正式开工建设,于2020年10月29日竣工验收,2020年9月开始投入试运营。由于一阶段建设内容可用于生产经营的面积小于投资阶段确定的建设内容,加之疫情和临港仓储物流项目增多且存在传统业务同质化,实际仓储服务或租赁价格低于可研预期。2022年预测归母公司净利润为-592.27万元,较2021年实际减亏111.94万元。从财务效益看,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低于可研预测,但投资回收期优于可研预测,项目具有一定的盈利能力;从项目运行看,项目运行管理基本规范;从社会效益看,本项目社会效益良好,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其持续发展的潜力,因此本项目实施部分成功。在后续经营中应加强港园联动,做好大宗商品公共交易平台建设,创新业务模式,同时关注同类企业项目建设情况,把握战略投资节奏,适时启动二阶段工程建设。

曹妃甸港项目是集团下属深圳市盐田港股份有限公司于2011年投资的参股项目。近年来,受国家政策和疫情的影响,公司出现了资产负债率过高,资金链紧张等问题,营业收入和经营效益逐年下滑。截至2021年底,盐田港股份公司对曹妃甸港股份公司累计投资13.92亿元,该项长期股权投资2021年末账面余额12.05亿元,累计取得现金分红0.14亿元,投资收益不佳。在河北省港口资源整合大背景下,寻求退出或其他合作或是最佳途径。

洋口拖轮项目为江苏LNG接收站提供拖轮靠泊服务,同时兼顾周边港口码头及海上拖带及救援职责。洋口港拖轮公司自2010年成立以来,一直保持正向营收,稳步增长,目前已有6艘拖轮。截至2021年底,累计完成营业收入59,235万元,利润总额16,695万元,权益净利润12,472万元。在后续经营中公司应提前做好该项目与江苏LNG长期拖轮服务合同续约失败的风险预案,加快外部市场拓展力度,丰富公司业态,提高规模与竞争力。

2.重大项目投资情况

报告期内集团完成投资重大项目27个,40.14亿元,包括深圳港盐田港区东作业区集装箱码头工程项目、惠盐高速公路深圳段改扩建工程、深汕特别合作区小漠国际物流港一期工程、盐田港舟山石油储运基地、黄石新港三期、投资湖南省常德港目、津市港二期、赣州国贸中心、环水集团增资项目、许昌鲜易破产重组项目等。其中,深圳港盐田港区东作业区集装箱码头一期工程用海调整通过国务院批复,于2022年底正式开工建设;惠盐高速公路深圳段改扩建工程地面层南北段于2022年10月建成通车,深汕小漠国际物流港一期工程于2022年底口岸查验设施通过验收,正式对外开放。

3.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集团本部2022年发行中期票据20亿元及公司债8亿元用于偿还有息债务及补充营运资金。4.主要子公司、参股公司分析

1)主要子公司、参股公司基本情况

序号

公司全称

所处行业

主要产品或服务

注册资本

(万元)

持股比例

1

深圳市盐田港股份有限公司

交通运输业

投资港口货物装卸与运输业务,码头建设工程管理,收费高速公路、桥梁运营,海关监管仓和其他港口配套仓储经营

224,916

67.48%

2

深圳市大铲湾港口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货运港口

物流场地租赁经营及管理、物业经营及管理、物业管理、供应链服务

258,333

100%

3

深圳市盐田港物流有限公司

物流

仓储及供应链

50,200

100%

4

深圳市盐田港置业有限公司

房地产

物业租赁和房地产开发

106,000

100%

5

深圳市盐田东港区码头有限公司

交通运输业

投资、开发建设和管理东港区

5,000

100%

6

深圳梧桐山隧道有限公司

交通运输业

梧桐山隧道的日常养护

15,000

100%

7

广东盐田港深汕港口投资有限公司

交通运输业

投资、开发建设和管理小漠国际物流港及港口后方陆域;货物装卸与运输

52,931

100%

8

深圳市盐田港保税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服务

租赁等配套服务

5,300

90%

9

深圳市华舟海洋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交通运输业

港区拖轮拖带业务

7,500

60%

10

深圳市盐田港加油站有限公司

零售业

汽油、柴油、润滑油(脂)的零售业务

800

55%

11

深圳市盐田港资本有限公司

资本市场服务

资产运营管理、投资项目管理

207,080

100%

12

深圳市盐田港港口服务有限公司

服务

港口服务、口岸事务服务;投资与经营,办公、生活配套服务

2,000

100%

13

盐田港(香港)港口发展有限公司


投资控股

24,591

100%

14

江西省深赣港产城发展有限公司

交通运输业

港口经营、港口配套交通设施、仓储设施、生活服务设施经营与管理

260,000

51%

15

深圳市盐港现代物流管理有限公司

装卸搬运和仓储业

港口配套仓储及工业设施经营、物业管理、仓储租赁服务、场地租赁服务

150

100%

16

江西盐田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交通运输业

港口经营,道路货物运输,保税物流中心经营,房地产开发经营,旅游业务,保税仓库经营一般项目等

32,600

100%

17

盐田港深江产业投资(深圳)有限公司

其他房地产业

投资兴办实业(具体项目另行申报);信息咨询;投资咨询

6,000

100%

18

深圳市盐田港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服务

石油天然气技术服务;石油制品销售;技术服务等;工程管理服务;工程技术服务

38,000

100%

19

海南盐田港投资有限公司

装卸搬运和仓储业

房地产开发经营;各类工程建设活动等

4,000

100%

20

深圳市深汕海洋发展有限公司

装卸搬运和仓储业

园区管理服务;供应链管理服务;普通货物仓储服务;低温仓储;仓储设备租赁服务等

71,200

100%

21

盐田港(香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投资控股

259,200

100%

22

深圳盐田港普洛斯物流园有限公司

物流

仓储设施开发、仓储相关咨询服务

9,000   (美元)

50%

23

盐田港国际资讯有限公司

软件开发

电子信息技术

5,000

50%

24

深圳嘉里盐田港物流有限公司

物流

盐田港保税区的仓储、商业加工、仓位租赁、集装箱堆场、运输、道路货物专用运输(集装箱)、国际贸易、转口贸易,承办海运、陆运、空运进出口货物、国际展品

8,800

45%

25

深圳市盐田港通信有限公司

计算机、通信

电子产品、计算机软件、硬件的技术开发及咨询,电子产品、办公设备的销售、维修

500

40%

26

盐田三期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

交通运输业

码头装卸

605,696 (港币)

35%

27

深圳平盐海铁联运有限公司

物流

经营盐田港疏港铁路运输、仓储、铁路集装箱堆场,无船承运业务

15,000

35%

28

中国深圳外轮代理有限公司

运输代理业

船舶在中国港口及有关水域的服务业务,国际船舶代理业务

6,000

15%

29

深圳市盐田港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物业管理

物业管理

550

15%

30

深圳市东鹏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专业技术服务业

工程监理;工程造价咨询;工程招标代理;工程项目管理

300

10%

31

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资本投资服务

创业投资业务;创业投资咨询业务

1,000,000

2.33%

32

广东中铁珠西国际陆港产城投资有限公司

其他房地产业

园区管理服务、规划设计管理、非居住房地产/土地使用权/住房租赁、物业管理、工程管理服务、货物运输代理等

22,000

23%

33

深圳市创科园区投资有限公司

租赁和商业服务业

园区管理服务、物业管理服务

684,000

30%

34

盐田港东区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

交通运输业

码头装卸

273,475

50%

2)净利润对公司净利润影响达到10%以上的子公司情况

序号

公司全称

营业收入

(万元)

营业利润

(万元)

净利润

(万元)

1

深圳市盐田港股份有限公司

79,760.96

53,135.51

48,530.55

2

深圳市盐田港置业有限公司

90,117.52

36,543.08

27,443.15

(五)公司控制的特殊目的主体情况  

集团不存在控制下的特殊目的主体。

(六)未来发展展望

1.行业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

港航产业方面,港航产业是国家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如《“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智能船舶发展行动计划》等。一是港航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港口资源一体化、功能多元化以及发展低碳化成为当前发展趋势。港口规模不断扩大,码头结构不断优化,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二是港航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是未来的重点方向,数字科技将对港航业产生深刻影响,如自动化改造方案日趋成熟、流程自动化(RPA)应用加速、智能算法赋能经营、业务线上化提速、数据安全治理进化等。三是港航产业的产业融合将是港航企业未来发展的趋势,通过与运输、贸易、物流、金融等相关行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效率提升、风险分散、价值创造。目前,东港区码头建设已全面运用数字化技术,未来将建设成为国内高效、先进的全自动化码头,巩固集团公司集装箱码头在深圳地区的行业龙头地位。

海洋产业方面,海洋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海洋权益保障的重要支撑。一是海洋产业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如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国际合作的深化和拓展、科技创新的推动和驱动、资源环境的约束和保护等。二是海洋产业的发展趋势是向高端化、绿色化、集群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以海洋高新技术为核心,以海洋新兴产业为引领,以海洋传统产业为基础,形成海洋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三是海洋产业的重点领域包括海洋油气与矿产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水资源、海洋电力与新能源、海洋船舶与装备、海洋工程与服务、海洋交通运输与物流、海洋旅游与休闲、海岸带综合开发与利用等。目前,集团公司已通过建设国家远洋渔业基地项目、蓝色未来科技园项目等海洋产业项目大力发展海洋产业,未来集团公司将通过丰富的港口及岸线资源深耕海洋经济产业链,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物流产业方面,物流产业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如数字化转型升级、物流产业链融合、绿色低碳发展、国际合作拓展等。物流产业的发展趋势是向高端化、智能化、集成化和服务化方向发展,以物流信息化为核心,以多式联运为主导,以综合物流服务为特色,形成物流产业生态圈。

物流产业的重点领域包括航空物流、冷链物流、医疗物流、电商物流、跨境物流等。目前,集团公司正大力布局冷链物流产业体系,已形成“一平台、三基地”发展格局,未来将逐步完善服务品类,加大市场拓展力度,稳步开展冻品贸易业务。

能源产业方面,能源产业是国家战略性产业,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领域,发展绿色能源体系是推动绿色增长、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未来能源产业的发展趋势是向清洁化、低碳化、多元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以新能源和天然气为主要增长动力,以电力系统为核心,以综合能源服务为特色,形成能源生态圈。能源产业的重点领域包括新能源发电、核电、水电、火电、石油储运码头、海上加油、海上LNG加注等。目前,集团公司已在石油储运码头、海上加油、LNG加注上进行了产业布局,未来将通过上游参与原油国际贸易,中游布局油品储运业务,下游发展保税燃料油加注、保税LNG加注、成品油零售业务,构建能源产业业务体系。

产城开发方面,产城高度融合是产城一体化的重要方向,十九大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此举有助于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新型城市发展、加快培育新生中小城市、促进产城融合发展。随着“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战略的稳步实施与加快推进,中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调整,产业新城作为“双创”载体和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引擎,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对于产业新城而言,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城市特有的信息优势、科技优势、综合服务能力和城市活力将成为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产城融合仍是新城发展的目标方向。未来城市配套设施建设需要提升产业新城内生活服务配套设施的品质,并针对不同生活圈内的就业人群提供差异化的配套设施,丰富就业人群的精神文化需求,满足其不同层次的服务需求,实现多层次差异化的精准对接,从而进一步促进产城融合发展。园区“投资-开发-运营-资产证券化退出“的新模式闭环逐渐形成。首批5支园区公募REITs基金产品涨幅和换手率均表现抢眼,5支公募REITs产品平均涨幅15.67%,园区“投资-开发-运营-资产证券化退出“的新模式闭环逐渐形成。目前,集团公司依托港口枢纽优势和辐射能力,在赣州、江门、儋州等地,落地一批产城开发项目,未来将深度整合板块内外部资源,探索围绕港口项目打造各具特色的临港产业新城项目。

产业金融方面,产业金融的目标是实现产业与金融的深度融合,形成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创新链等多维度的产业生态圈,提升产业的竞争力和效率。近年来产业金融的发展动力来自于国家的新发展格局、双循环战略、数字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产业金融板块作为集团公司赋能实体产业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平台,目前已取得公募REITs发行、基金管理、产业投资等多方面成效,为集团公司未来发展夯实了根基,未来将持续推动针对港口基础设施、物流仓储及相关不动产等领域发起设立基金并进行管理,强化基金管理能力,为集团产业升级提供针对性服务。

2.公司发展战略 

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的高质量发展格局下,积极抢抓国家“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等战略契机,聚焦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以港产城融合发展为思路,以资本运作和数字化建设为赋能支撑,夯实港航业务优势,打造海洋产业集群,构建以港航、海洋、物流、能源、产城开发和产业金融六大产业体系协同发展的生态链,目标奋进资产千亿规模、跻身中国企业五百强行列,勇当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主力军和生力军,打造成为全球影响力卓著的海洋经济综合服务商。

 3.经营计划

根据集团董事会通过并上报市国资委的2023年预算草案,2023年集团主要预算指标为:营业收入57.03亿元,管理费用6.07亿元,利润总额16.26亿元。

2023年,是集团公司深入实施转型发展、开展密集投资的关键之年,集团公司正全面迈向“港产城”一体化布局新征程,形成了涵盖“港航、海洋、物流、能源、产城开发、产业金融”六大板块的产业布局,从“港口+配套”逐步向多业务协同拓展的商业模式转变,向全球影响力卓著的海洋经济综合服务商阔步迈进。

4.资金需求说明 

2023年集团投资项目40个,年度预算608,762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项目31个,年度预算497,476万元;股权投资项目9个,年度预算111,286 万元。集团将根据项目进度、资金需求,结合融资成本,适时综合利用多种融资方式,探索创新融资渠道,以满足项目建设的需求。

(七)会计变更情况

1.本公司于2021年1月1日开始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财会〔2017〕7号)、《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财会〔2017〕8号)、《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财会〔2017〕9号)以及《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财会〔2017〕14号)相关规定,根据累积影响数,调整期初留存收益及财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金额,对可比期间信息不予调整。

2.本公司于2021年1月1日开始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财会〔2017〕22号)相关规定,根据累积影响数,调整期初留存收益及财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金额,对可比期间信息不予调整。

3.本公司于2021年1月1日开始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财会〔2018〕35号)相关规定,根据累积影响数,调整使用权资产、租赁负债、期初留存收益及财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金额,对可比期间信息不予调整。

4.本公司自2021年1月1日起执行财政部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4号》(财会〔2021〕1号)相关规定,该项会计政策变更对报告期财务报表无影响。

5.本公司自2021年1月1日起执行财政部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5号》(财会〔2021〕35号)相关规定,该项会计政策变更对报告期财务报表无影响。


0